產品分類
聯系我們
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行業新聞 > 新聞新聞
中國制造業如何應對成本危機?
一、一樣的產品,不一樣的價格
最近幾年,中美兩國之間物價的差異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。其中一個熱門問題是:同樣是在中國制造的產品,為什么在美國賣得比在中國還便宜?例如,我自己在波士頓市中心的梅西商場買了一件哥倫比亞牌子的羽絨服,上面明確標示“Made in China”,售價是69美元,折合人民幣大約470元。但是,一模一樣的衣服在中國北京的王府井商場通常要賣1000元,比美國的兩倍還高。同樣是中國制造的蘋果手機iPhone3,在美國賣600美元,在中國則高達6、7千元。最近流行的蘋果3G版平板電腦iPad,我在哈佛大學電腦專賣店里花670美元買了一個,而這款產品在中國市場已經炒到了6000元以上。最廣為人知的案例應該是著名的Coach皮包了。在美國郊區的品牌直銷店,一個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,但是在中國則售價高達1500元左右,翻了一番。類似的產品還有耐克、阿迪達斯、銳步等中國制造的服裝和運動鞋品牌,它們在美國的售價往往不到中國的一半。
巨大的價格差必然導致大量的套利者。在美國outlet,中國人采購隊伍往往蔚為壯觀,出手闊綽,橫掃各大品牌,簡直是如狼似虎。我就親眼目睹一堆中國人從一個華人旅游大巴里出來,然后直接殺向Coach店,以至于Coach店門口立刻排起了長隊,而隊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國人。店里的售貨小姐忙得不亦樂乎,此刻恨不得會說中文。因為Coach包價差太大,又非常暢銷,所以往往一個中國人非得兩手都拎滿了包才出來。據說,一些地方的Coach店不得不規定,每個人最多只能買10個!那一刻,我甚至懷疑中國還是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。
我們知道,產品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、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。按常識,中國制造的產品,在中國當地出售,其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國的成本要低,那么價格自然是中國的更便宜。產品的輸出地居然比輸入地還貴,這是一種逆向的價格差。我們從未聽說過“北京烤鴨”在北京比外地還貴,也沒有聽說過“南豐蜜桔”在江西比在北京更貴。那為什么一些在當地制造的產品在當地銷售反而比外地更貴呢?這的確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。
二、不同的制度,不同的交易費用
最近,《新京報》的一則報道援引一些專家的觀點,認為是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導致了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國外更便宜。經過若干次調整,中國出口商品的綜合退稅率從當初的9.8%提高到了現在的13.5%,部分商品高達17%。一些專家認為,出口退稅相當于政府給予了一些出口商品補貼,因此這些商品的成本和價格就可以低于國內同類商品。我認為這個觀點缺乏說服力。首先,即便扣除退稅補貼,美國商品仍然比中國商品便宜許多,這多出來的這些價差如何解釋呢?其次,雖然這些出口商品享受了中國政府的出口補貼,但是美國政府還要對它們征收進口關稅。假設美國關稅與中國持平,那么一減一加,也算抵消了。
根據我自己的觀察,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這種逆向的價格差。